Error fetching valid rate for cny. Content invalid or contains HTML.
Error fetching valid rate for usdt. Content invalid or contains HTML.
Error fetching valid rate for usd. Content invalid or contains HTML.
Error fetching valid rate for btc. Content invalid or contains HTML.
有許多學校老師為了增加授課內容的趣味性,提升學生學習的熱情,會到影視出租店租幾支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片子,或是直接在書店購買DVD或VCD,在教室中播放給學生觀賞,甚至會集合幾班的學生一起觀賞,並請學生於觀賞後進行研討。這樣的利用行為,是否屬於合理使用?有沒有什麼方式可以比較安全地利用他人的視聽著作?
有關於教學時利用他人著作的合理使用,我國著作權法第46條規定:「Ⅰ.依法設立之各級學校及其擔任教學之人,為學校授課需要,在合理範圍內,得重製他人已公開發表之著作。Ⅱ.第44條但書規定,於前項情形準用之。」學校或老師可以為學校授課需要,在合理範圍內,重製他人已公開發表之著作,符合前述規定的情形,無需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同意。然而,在課堂上進行影片的放映,並不是「重製」行為,而是屬於對於特定多數人(公眾)的播放行為,乃是著作權法所保護的視聽著作的「公開上映權」的範圍,因此,無法依第46條主張合理使用,必須要另外尋找其他合理使用的規定。
提到公開上映的合理使用規定,主要是依著作權法第55條規定:「非以營利為目的,未對觀眾或聽眾直接或間接收取任何費用,且未對表演人支付報酬者,得於活動中公開口述、公開播送、公開上映或公開演出他人已公開發表之著作。」是否符合本條規定的要件,在判斷上有下述幾項要件:1.必須是「非以營利為目的」;2.必須「未對觀眾或聽眾直接或間接收取任何費用」;3.必須「未對表演人支付報酬」;4.必須是已公開發表之著作;5.必須是在「特定活動中」。老師若是因應特別的事件或教學需求,臨時性地有公開上映視聽著作的需求時,只要符合前述的要件,應可依本條主張合理使用。但是,若是老師在選擇所播放影片時,與教學活動的關連不大,反而是「休閒」、「娛樂」的性質較重時,則可能另依據著作權法第65條第2項規定,被認為有「市場替代」的效果,仍然有可能會屬於侵害公開上映權的行為,須特別注意。
針對學校老師授課需要有使用視聽著作的需求時,因為涉及「公開上映權」,筆者有下述幾點建議:
蘊藏許多助人的知識與智慧。